
基隆環港
基隆港位於臺灣本島之北端,在富貴角與鼻頭角中間。港之東、西、南三面層巒環抱,港口向西北開敞,而向西南灣入內港,呈一長約2,000公尺,寬約400公尺之狹長水道,兼具軍港、商港等多種功能,為北臺灣的優良港灣。「大船入港」是基隆港都最引人入勝的景點之一,熙來攘往的遊客,只要一看到巨型船艦的緩緩進出,無不駐足停留觀賞,三面環山,一面臨海的天然景緻,再加上全臺國際港中,擁有獨一無二的「港區即市區」就是基隆港,處處以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取勝
基隆港位於臺灣本島之北端,在富貴角與鼻頭角中間。港之東、西、南三面層巒環抱,港口向西北開敞,而向西南灣入內港,呈一長約2,000公尺,寬約400公尺之狹長水道,兼具軍港、商港等多種功能,為北臺灣的優良港灣。「大船入港」是基隆港都最引人入勝的景點之一,熙來攘往的遊客,只要一看到巨型船艦的緩緩進出,無不駐足停留觀賞,三面環山,一面臨海的天然景緻,再加上全臺國際港中,擁有獨一無二的「港區即市區」就是基隆港,處處以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取勝
俗諺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」反映早期鹿港為臺灣第二大城鎮。鹿港鎮以環境快速變遷為其特徵,17世紀荷蘭人佔領臺灣,將鹿港作為出口的主要港口。1784年,鹿港作為與中國大陸泉州沿海蚶江之對渡港口,成為臺灣中部的門戶。當時小鎮上林立眾多商店,街道上加頂棚的商店櫛比鱗次,形成知名的「不見天」店街奇景。20世紀初,因民風保守,拒絕縱貫鐵公路通過,加上港口淤積,使鹿港從全臺第二大城市變成小城鎮,正因如此,鹿港的傳統風貌才得以保留下來。當您來訪鹿港,很快就能可感受到小鎮迷人之處。您將會受到鹿港人最熱情的款待
「東港」是一個典型的漁村,從高雄、屏東市南下沿著台17線或台27線,經東港大橋後右轉,就會見到一系列的觀光景點。計有東港溪堤防、龍舟競賽場、東琉碼頭、內外銷魚市、觀海樓、製冰廠、修船廠等漁村風光。在豐漁橋邊可欣賞船隻進出及港區作業情景。在魚市內,漁貨琳瑯滿目;競價聲此起彼落,好一幅魚家樂景象
成功鎮以前為「麻荖漏社」,1921年日人改為「新港」,戰後改為「成功」。有關麻荖漏名稱的起源說法不一,但直到清領末期此地仍為阿美族人聚落與耕作的所在。距今3,500年前之麒麟文化,以成功鎮之出土文物為最,像是石壁、岩棺、石斧、茅等,可知此地起源甚早,成功鎮人口共有1萬7000多人,其中阿美族原住民人口約佔總人口數的53%。